斜導軌數控機床是一種先進的金屬切削加工設備,它結合了數字計算技術和機床控制技術,能夠高精度、高效率地完成各種復雜零件的加工。主要由加工程序載體、數控裝置、伺服驅動裝置、機床主體和其他輔助裝置組成。其中,機床主體包括床身、主軸系統、進給系統、刀具系統和冷卻系統等關鍵部件。
斜導軌數控機床的工作原理是將機械加工過程中的各種控制信息用代碼化的數字表示,通過信息載體輸入數控裝置。數控裝置經過運算處理,發出各種控制信號,控制機床的動作,按圖紙要求的形狀和尺寸,自動地將零件加工出來。
一、操作前準備(開機前)
操作前需完成設備檢查與環境整理,排除安全隱患。
設備與安全檢查
檢查機床外觀無磕碰、變形,導軌防護罩(防屑、防塵)完好,急停按鈕、行程限位開關處于正常復位狀態(未觸發)。
確認機床周邊無障礙物,工件、刀具、夾具擺放整齊,操作人員穿戴好防護裝備(如防滑鞋、防護眼鏡,長發需盤入工作帽)。
油液與氣源檢查
查看液壓油、潤滑油液位是否在“MIN-MAX”刻度之間,不足時補充同型號油液(參考機床說明書指定型號),避免混用不同規格油液。
若機床帶氣動夾具,檢查氣源壓力(通常0.5-0.8MPa),打開氣源閥,確認氣動管路無漏氣,夾具動作靈活。
電源與系統檢查
接通機床總電源、數控系統電源,觀察操作面板指示燈是否正常(w故障報警燈亮起),系統啟動后無亂碼、死機現象,等待系統自檢完成(通常1-2分鐘)。
二、開機與預熱(啟動階段)
開機預熱可穩定機床精度,減少熱變形對加工的影響。
機床預熱操作
按下“機床啟動”按鈕,啟動主軸冷卻泵、潤滑泵,讓機床空載運行5-10分鐘(小型機床5分鐘,大型機床10分鐘以上)。
手動操作機床各軸(X軸、Z軸,部分含Y軸),移動至導軌中間位置,低速往復運行2-3次,使導軌充分潤滑,同時檢查各軸移動是否平穩(無卡頓、異響)。
程序準備與導入
若使用已編好的程序,通過U盤將程序導入數控系統,或直接調用系統內存儲的程序;若需現場編程,在“編輯模式”下輸入加工程序,輸入后逐行核對代碼(重點檢查G代碼、M代碼、坐標值,避免錯輸、漏輸)。
程序導入后,切換至“程序校驗模式”,模擬運行程序,觀察刀具軌跡(通過系統圖形顯示功能),確認軌跡與工件加工要求一致,無過切、撞刀風險。
三、裝夾與對刀(調試階段)
裝夾與對刀是保證加工精度的關鍵,需確保工件定位準確、刀具補償參數正確。
工件裝夾
根據工件尺寸選擇合適夾具(如三爪卡盤、四爪卡盤、專用夾具),清潔夾具定位面、工件裝夾面(去除鐵屑、油污),避免裝夾誤差。
將工件裝夾在夾具上,用扳手均勻擰緊卡爪或夾具螺栓,確保工件裝夾牢固(可輕敲工件,無松動跡象),同時保證工件旋轉時無干涉(與機床主軸、導軌無碰撞風險)。
刀具安裝與對刀
選擇符合加工要求的刀具(如外圓刀、內孔刀、切斷刀),清潔刀柄、刀塔刀位,將刀具安裝在刀塔上,擰緊刀具鎖緊螺釘,避免刀具松動。
切換至“手動對刀模式”,使用對刀儀或試切法對刀:
手動移動刀具,讓刀尖輕觸工件基準面(如右端面、外圓面);
待接觸后,在數控系統“刀具補償參數”界面,將當前軸坐標值輸入對應刀具的補償號(如T0101對應1號刀的長度補償、半徑補償);
對刀完成后,重復檢查1-2次,確保補償參數無偏差(誤差需控制在0.005mm以內,根據加工精度要求調整)。
四、自動加工(核心階段)
自動加工過程中需實時監控,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加工前確認
切換至“自動模式”,將“快速移動倍率”“進給倍率”調至較低檔位(如25%-50%),按下“程序啟動”按鈕,讓機床以低速開始加工,觀察前2-3個工步的刀具運動和切削狀態。
確認切削聲音正常(無刺耳異響)、切屑排出順暢(無堆積堵塞)、冷卻系統工作正常(冷卻液均勻噴灑在切削區域),若一切正常,逐步將倍率調至100%。
加工過程監控
加工期間,操作人員需堅守崗位,通過觀察窗實時查看加工狀態,或通過系統顯示的“當前坐標”“剩余坐標”,對比理論值與實際值的偏差,若偏差超差,立即按下“進給保持”或急停按鈕,排查原因(如刀具磨損、程序錯誤)。
每加工1-2個工件,暫停機床,測量工件尺寸(如外圓直徑、內孔尺寸、長度),根據測量結果微調刀具補償參數(如尺寸偏大則減小補償值,偏小則增大),確保后續加工尺寸穩定。
五、停機與收尾(結束階段)
停機需按流程執行,做好設備維護與現場整理。
正常停機操作
所有工件加工完成后,按下“進給保持”按鈕,停止程序運行,切換至“手動模式”,將各軸移動至安全位置(如X軸退至最大行程、Z軸退至遠離夾具處),主軸停止旋轉。
關閉冷卻泵、潤滑泵,按下“機床停止”按鈕,等待5分鐘(讓主軸、導軌充分冷卻),再斷開數控系統電源、總電源。
清理與維護
清理機床工作臺、導軌、刀塔上的鐵屑、油污,用棉布擦拭導軌表面,涂抹防銹油(尤其長期停機時),防止導軌生銹。
卸下刀具、工件,清潔后歸位存放,清理機床周邊地面的切屑、冷卻液,檢查并補充油液(若液位下降),記錄本次加工數據(如加工數量、尺寸偏差、異常情況)。
